“今年夏天,朋友介绍我们去参加一个青少年影响力的训练营,我们家两个孩子获得了很多的长进。 首先,我女儿第一次到街头去找工作挣钱,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有人愿意让他们洗厕所和厨房。据我那个娇生惯养的女儿说,那个厨房积了厚厚一层的黑油垢,她趴在地上洗了一个下午,挣了十块钱。我儿子则是去街头发传单,也是发了好几千份才挣十元钱。后来他为了他们那个小组的早饭钱,不得已牺牲自己睡在酒店的走廊上。
我觉得这种夏令营特别有意思,让孩子自己要去挣钱,然后支付自己的酒店床铺钱和餐费等,让孩子有更多的责任心。当然,课堂上也教了很多建立自信、发展人际关系、培养领导力、感恩之心等的课程,但是我看我们家孩子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街头的教育。回来以后两个孩子更加珍惜我们提供的安逸环境,更加懂事和体贴父母。”
这是台湾著名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女士在自己的博客上所写下的感言与见证。众所周知,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德芬老师是一位先行者,她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影响了许多人踏上了心灵成长的道路。从博客中的这段话,我们也仿佛窥见了德芬老师的“教子真谛”。让孩子不单在学校学习,也进入社会学习,接受社会生活的磨练与挑战。文中德芬老师描述的是孩子们参加训练营中的“社会生存实践”与“爱心行动”的环节,这是训练营核心内容的一部分,那一天,所有参加训练营的孩子,都不允许身上留有一分半毛,他们只能靠着自己的双手进行“打工”或“创业”来解决这一天的吃饭问题。天哪,他们这么小,居然要进行“打工”和“创业”来养活自己?是的!这是一次“动真格”的挑战,每一位参与者都不准求助于亲人朋友,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来换取“粮食”。如果有谁放弃了,就要出局,结束训练营的挑战。在陈赞洪老师的教练下,参与者们个个都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心突破恐惧,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让自己“养活”自己一天。
作为一名跟踪摄像的工作人员,我无数次地被孩子们的“坚强”所感动。刚开始每个团队的基本情况都是,挨家挨户地寻找“工作机会”,却接二连三地遭到拒绝。那种拒绝在孩子们的脸上写上了“无奈”和“失落”。但这些王者们并没有放弃,正是困难和挑战让每个团队都变得更加地团结,更加地互爱,大家都相互鼓励着,支持着。后来有学员回忆说:“我之所以没有放弃,是因为我想起了陈赞洪老师跟我们讲的‘中日夏令营较量’的故事,我把这次挑战,当成是与自己的‘较量’,告诉自己一定要磨练自己独立的精神,我终于挺过来了,找到了‘工作’,喂饱了自己的肚子。赚得钱很少,但我的感触却特别深,我感恩父母的艰辛抚养,他们赚钱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这次的社会生存实践中,有的孩子找到了“擦皮鞋”的工作;有的孩子到饭馆里去“端菜”;还有的孩子给某单位“擦玻璃”;也有的帮助宾馆“收拾房间”;还有的当上了“搬运工”...... 有的孩子靠着自己半天的努力只挣到热乎乎的一碗面;也有的一下午四个小时的劳动只换得十块钱。
接下来的“爱心行动”环节也是充满挑战,参与团队必须设定募捐目标和捐助对象,几个团队进行PK,募捐的目标由团队协商后共同承诺而制定,而捐助对象可以由团队商议后订立,比如孤儿院、儿童村、智障儿童群体等。刚开始抱着募捐箱走上街头时,参与者们都有些难为情,但慢慢地一个个都突破了,为了传递一份爱,大家都敢开口感召了。为了取得最大的“战果”,团队相互协商,探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来募得资金。有的王者像个演说家在街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那些弱势群体的艰难,呼吁路人慷慨解囊。也有的在旅游区用英文向老外感召。还有的到公司,到店里进行“游说”。
王者们的能量着实让人佩服,一天下来,善款已经过万。后来修思达派了两位学员代表将这笔钱捐给了“联合国儿童基金”,这些款项将用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儿童发展项目。为了表彰这些参与爱心行动的王者们,儿基会还特别赠送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自愿者”的衬衫,及一些印有联合国儿基会标志的礼品。
感谢修思达“王者之约”训练营的王者们!你们为作为“弟弟妹妹”的儿童们传递了爱心。哪一天当他们步入少年时,希望他们也能为他们的“弟弟妹妹”们传递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