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周鼎文介绍课堂案例  
   
案例:爸爸,其实我很爱你——单亲家庭
   

  真正的幸福是从尊重父母如是的样子而来,希望父母变成另外样子的孩子是无法真正快乐的,所以有些人永远保持在抱怨或做梦而长不大的状态。

案例:爸爸,其实我很爱你——单亲家庭


  自单亲家庭长大的阿雄,在老婆的鼓励下来到工作坊,目标是要好好“认识自己”,他还笑着补充:“因为我们这段时间常吵架,老婆觉得我有人格分裂,哈哈!”

  自嘲之后,他说起自己的故事:“我今年三十岁,小时候很封闭,至今周遭没有一个人能了解我。我父亲有外遇,所以我非常痛恨他……”

  即使知道父亲在结束第三段关系后选择自杀,但阿雄仍然用“痛恨”两个字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而,毕竟亲子连心,阿雄坦言父亲自杀后,他和弟弟心中都出现阴影,甚至曾兴起自杀的念头。

  我严肃地问他:“如果你自杀了,对事情会有帮助吗?”

  阿雄沉默不语。

  过一会儿,他突然带着愤怒的语气说:“那他自杀就有帮助吗?他一点都不负责任!”

  我回答道:“是的,他自杀没有帮助,同样的,如果你自杀会有帮助吗?而且你的孩子是不是也会跟你一样,有相同的感受?”

  “我心里真的很矛盾、很冲突,如果没有太太和孩子,我真的不知道会变成怎样。”阿雄的语气中充满激动与无奈。

  “的确,如果你的父母如此对立,你的确会感到很矛盾、很冲突,但为了你自己和你的家人,你愿意把握这个机会好好地整合自己吗?你愿意吗?”

  阿雄试着点点头,但我知道他心里肯定天人交战着。

  就这样,我邀请两个人代表阿雄内在的两个人格,一个是“孤独的心”,一个则是“依靠母亲的小孩”;同时也找了四个人分别代表阿雄的父母及妻儿,将他们也加入排列。

  当所有代表们站定后,我们看到阿雄内在的两个人格远远地相隔两端、逞遥相望,如同阿雄的父母分开两处。“孤独的心”不时望向父亲,对父亲有着靠近的渴望,“依靠母亲的小孩”则一直陪在母亲身边{阿雄的妻子站在一旁期待阿雄的关注,儿子则面朝向“孤独的心”。

  我说道:“你内在的两个人格的确是分开的,而且一个想跟着爸爸,一个想跟着妈妈。”

  阿雄咬咬牙,专注地看着。

  我继续问道:“你妈妈都怎么谈你爸爸?”

  “她很恨他,恨他在外面有女人,常常不在家。从小我就和妈妈相依为命,他对妈妈很不好,他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我也恨他。”

  我指着排列里的代表说:“看到了吗?代表你内在的两个人格,正如你父母之间的分裂。虽然表面上你一直在指责爸爸,但内在的一个人格却非常渴望爸爸,而且像爸爸一样离开了这个家;另一个人格却对妈妈很忠诚,一直陪在妈妈的身边。如果你没办法和父母和解,你儿子也会和你一样,这种父母分开后产生内在冲突的模式,会再次出现在下一代身上。”

  的确,排列中揭露出这样的状态,尤其在阿雄的两岁儿子加入排列后,他也选择靠近阿雄“孤独的心”,两眼却在阿雄的父母之间游移不定,这表示阿雄的儿子也开始被这种分裂的信息影响着。

  “处在这种分裂的家庭里,所有的孩子都会感到分裂,包括你和你的孩子都是。你准备好面对你父母的关系了吗?”
  为了孩子,为了自己,阿雄肯定地点头。

  我对他说:“你卷入了父母的战争,如果没有回到自己的序位,你的内心将永远是分裂的。”

  “那我该怎么做?”

  “首先你要向妈妈告别,从爸爸妈妈的战争中撤离。”

  于是阿雄红着眼眶,跟着我说:“妈妈,我知道你很辛苦,谢谢你的照顾,谢谢你为我所做的牺牲……”他跪在母亲面前,勇敢地说出:“对不起,我无法承担你对父亲的愤怒,毕竟我始终是他的儿子。”

  妈妈抱住了阿雄,两个人都哭了起来。

  “妈妈,现在我要去找爸爸了……”
  
  在听完这一段话之后,原本自杀而死不瞑目的父亲慢慢安静地躺下来,像是多年的心结终于渐渐松开了。

  阿雄走到父亲面前,诚实地表达出心中的愤怒,同时也哽咽不舍地说着:“一直到你自杀,我才愿意接受你……哇!哇!哇……”他忍不住地抱头痛哭。
  
  毕竟,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即使心中有再大的愤恨,亲子之情仍是切不断的。阿雄跪在地上,流着眼泪一句接一句。“爸爸……爸爸……爸爸……”

  不知道这是阿雄多少年来渴望的呼唤!

  “爸爸……爸爸……”

   他已经好久没叫爸爸了。

  “爸爸……爸爸……”

  过了一段时间,阿雄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我引导着阿雄说:“你是我唯一的爸爸,请你重新接受我这个儿子。”

  阿雄:“你是我唯一的爸爸,请你重新接受我这个儿子。”

  “告诉你爸爸,你已结婚了。”

  “爸爸,我结婚了,现在我也有儿子了。”

  我引导着:“如果我的婚姻跟你们不一样,请你祝福我。”

  阿雄:“如果我的婚姻跟你们不一样,请你祝福我。”

  然后,阿雄跪在爸爸身边,抱住他好一会儿。多年后重逢,却又要在死中告别。

  阿雄:“爸爸,现在请你安息吧。”

  “我爱你。”

  最后这句话,阿雄说得特别慢、特别有感觉,他心中的对立冲突慢慢一点点地和解融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爱,成熟的爱。

  终于,我们看见代表他“依靠母亲的小孩”跪了下来,也看见那“孤独的心”愿意靠了过来,这两个分裂的人格终于彼此靠在一起。然后,他们也一起靠近妻儿。

  “有些事情必须到死才能够和解,但如果事情到死都还不能和解,就真的很可惜了。”我有感而发。

  所幸,这里没有可惜的事发生,因为很快地,阿雄的儿子便感觉到“开心”!

  真的,很开心,因为阿雄一家人终于可以自然地相互拥抱,洋溢着喜悦、接纳后的幸福,特别是阿雄,他因为爱他的妈妈而卷入父母的战辛,一方面想帮妈妈承担愤怒,另一方面又渴望能靠近父亲;于是他内在的一个人格想依赖母亲,另一个人格却又想独立。这种分裂已影响到他现在的家庭生活,影响到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经过这幺多年的受苦,为了妻儿、为了自己,他终于勇敢地面对心中最深的悲痛,重新回到属于自己的序位,整合了分裂的自己。

序位法则:从盲目的爱转变为成熟的爱

  当孩子看到父母吵架、分开时会无比难过,所以很多孩子暗地在心里想着“以后我一定不要跟父母一样”。但很奇怪的,虽然头脑这样告诉自己,可是为了不要和父母一样,他会很认真观察父母的行为,当他观察得越仔细,脑袋就记得越清楚,等到以后有自己的伴侣时,有意无意间,他便做出与父母亲相同的行为。

  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个隐藏的心理,那就是孩子对父母亲的“忠诚”。

  这种“忠诚”就是系统排列中常见到的动力:“我会跟随你”、“我会做出跟你们相同的事情”。如同前面提到过的,只要观察孩子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忠诚,例如爸爸穿什么衣服,孩子就要跟他一样,妈妈吃什么东西,孩子也要跟她一样;透过和父母做相同的行为,可以保持与父母的连接,保持“我们是同一国”的想法,但是,孩子这种想要保持同一国的力量,却也让他/她重复了与父母亲相同的命运及事件。

  再者,如果父母是对立着,那么孩子内在的冲突就更大了,因为一半的他要对爸爸忠诚、另一半的他要对妈妈忠诚,他的内在会因此产生极大的分裂与对抗。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出自于孩子对父母的爱,但这种爱是盲目的爱,是不成熟的爱。对孩子来说,他们误认为和父母发生相同的事,就可以维持与父母间的连接,却没觉察到这种爱的方式会让父母的不幸不断重复,从他们这一代重复到下一代。

  因此,如果父母的婚姻不幸福,孩子想要有幸福的婚姻就会遭遇挑战。当然这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该如何突破这个挑战呢?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智慧,第一,孩子要能尊重父母的互动方式,并有勇气退回到孩子的序位,因为当他太靠近父母时,无意识里便容易卷入父母之间的问题,所以孩子势必要退回到属于自己的序位。

  第二,孩子要打破以为 借口重复与父母发生相同的事,就可以保持跟父母连接的迷思,是以身为孩子的我们要下定决心,即使父母不幸福,我们也要让自己幸福。这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很不容易,因为孩子会觉得自己背叛了父母、会感到罪恶感,害怕自己好像会脱离父母,但其实不然,这反倒是孩子感谢父母的最佳方式,也就是善用父母所给予的生命,让自己过得更好。海宁格有句名言:“罪恶感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孩子可以突破这个罪恶感,就能将原本盲目的爱转变为成熟的爱,也就是“即使我过得幸福快乐,我还是跟父母保持着连接”。

  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孩子与父母的血缘关系是无法切断的,就算口头上说要切断父子关系,但事实上我们仍旧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仍旧是我们的父母,这个事实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如果能从这一点醒悟,就可以好好发挥自己的生命,让自己也过得幸福,用这种成熟的爱来报答父母、孝顺父母;而对父母而言,这也是他们最乐于看见的。一如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当我们过得更健康快乐、幸福成功,当我们把父母给我们的爱传给下一代,用这个生命来做许多好事、造福人群,让父母以我们为荣,孝的本性便得以发挥,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便得以圆满。


     

欢迎关注周鼎文老师最新动态,也感谢大家将家族系统排列智慧传播给你身边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