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教养的责任便落在爸爸身上,因为这时候孩子要学习成为成人,不能再依赖妈妈的保护了。对妈妈而言,这无异于进入第二次的阵痛。
台湾家扶公益基金会每年都会邀请我向一些弱势团体授课,有一年,我授课的对象是一群高危险群家庭。
美如拄着拐杖,四十五岁仍娇小瘦弱的她一拐一拐地走到我身边。待她坐定后,我缓缓看了她一会儿,才慢慢地开始说话。
“你的脚怎么了?”
美如皮笑肉不笑地说:“本来没有什么,后来就慢慢弯,慢慢萎缩。”
“已经多久了?”
美如并未回答,却两眼垂视前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接着,她忽然情绪涌起,虽然试着以手捂住口鼻,努力地想把情绪压下去,但最后仍控制不了地开始哽咽,红红的眼眶已堆满了泪水。
“如果,我们一直抓着过去的一些事……”我轻声地说。
美如吸了一口气,用力地说:“有时候我很生气,压力太重,很想打人,或者,或者想要自己去死。我,实在感觉受不了了。” “所以你一直抓着的过去是什么?心里一直抓着的是什么呢?”我再一次问。
美如把眼神移向他方,不愿直接回答,只是不确定地说:“是不是我先生把我的房子抵押给地下钱庄,我就没有房子可以住?”
“是不是这个原因,当然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的孩子几岁了?’’
“一个十八,一个十九……咦?还是一个二十岁了?”
美如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
连自己孩子几岁都不清楚,显而易见的是,她生活停滞的情况有多严重,生命停摆也不知有多久了。
“你一直没有看到现在,一直活在过去,没有向前走。”
美如苦着脸,回想着十年前的画面,当初以为遇见真爱,谁知竟是负心汉,让她幸福不再。她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拉扯长大,怎料不愿上学念书的孩子反而让人更加伤心与担忧,再加上两年前的跌跤,才导致脚部严重萎缩。
她叹了口气,终于把故事说出来了,但这番坦白倾诉却没有让她轻松一点,反而让她重温当年的愤怒。
“十年了,先生的错让你自己一直受苦,也许十年不算久,但很快又要十年过去了。你希望自己可以有些什么不一样吗?”
“老二他不听话,我问一句,他就回好几句,跷课,不读书……”美如带着情绪,滔滔不绝地说着儿子的状况。
我把美如、孩子与前夫排列出来。透过排列,当场揭露出一个令美如震惊的事实:孩子与前夫的状况有许多相似之处。
“现在你看到孩子心理的深层需要了,每个孩子都需要与爸爸有所连接,你越是否认孩子的爸爸,孩子就越会像他。”
美如用力喘着气,有些紧张,更有愤怒。她又想起当年一心体谅丈夫,自己出外工作养家,哪里知道丈夫竟迷上赌博,最后还造成家庭破裂的悲剧。十年来,美如和孩子们绝口不提“爸爸”两个字,即使孩子心里渴望父爱,即使美如对他还有许多尚未宣泄的情绪。
“他们从没有提到爸爸的事,我也没有提到他们爸爸的事,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我也不知道。我要求他们要独立,可是有时候老二什么都不告诉我一声,人就突然不见了……他觉得我比较疼老大,以前我去工作时,爸爸常跟他在一起,我跟他的距离非常远,也不知道……”
“美如,我看过很多家庭,如果夫妻离婚或争吵未和解,老大会想帮妈妈,而老二就会跟爸爸一样,离开这个家。”
美如的眼神开始关注当下所呈现出的情况。
的确,如同场中担任代表的两个人,儿子虽然和父亲保持距离,但事实上脚步一直跟随着父亲的背影移动。
“爸爸有自己的生命经验,借钱、赌博输了,都是他的生命经验,他不希望看到儿子发生相同的经验,你儿子得要他爸爸把生命经验传授给他。你越是想把他抓在身边保护他,以他现在的年龄,他越会以叛逆的方式把妈妈推开。因为,如果你继续对他好,他就没办法进入成长的下一个阶段,现在,他最需要的是爸爸。”
美如吐出长长的一口气后,终于肯对前夫说:“你的儿子需要你,他现在十九岁了,他需要你的经验,让他可以看清楚自己的路。”
语毕,儿子不再对爸爸亦步亦趋地移动,而是慢慢低头;美如的前夫则看着儿子与前妻。
美如边说边哭:“请你帮助你的孩子,我能够做的,只能到这里。”
“是的,所有妈妈能做的,只有到这里了,接下来要交给爸爸,或交给学校,如果妈妈可以体认到孩子也需要跟爸爸有所连接,就知道怎么帮孩子了。”
“但是爸爸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所以你要学习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孩子跟爸爸连接,即使前夫不在孩子身边。昨天我在课堂上不是有教大家吗?我们要称赞孩子像爸爸什么地方?”
“像爸爸的优点?”美如点头笑了。
“对!孩子的爸爸有哪些优点呢?”
“嗯,人缘儿很好、朋友很多…… ”
“那你要怎样跟孩子说呢?练习一下。”
“志育,你像爸爸一样,在外面人缘儿很好。”
“很好,美如,但是你要更发自内心。多练习一下,孩子听到会很开心,即使孩子不一定会与爸爸碰到面,但这能帮助孩子用一个好的方式与他的爸爸连接。好,你再练习看看。”
“志育,你好棒,跟你爸爸一样,朋友好多。”美如笑笑地说。
“很好,再来!”
“志育,你好棒,跟你爸爸一样,很会帮助人。”美如越说越顺。
“太好了!回去有机会就开始这样做,而且你一定要发自真心,孩子绝对可以感受到;然后,只要有机会,就让孩子和爸爸互动,不管他从爸爸那边学到什 么,只要有机会互动,他就有机会从爸爸的经验里学到一些功课。”
只见美如脸上的僵硬消失了,她终于能微笑地看着我。
隔天上课时,大家纷纷讨论起回去做“称赞孩子像爸爸的优点”练习时的发现,其中一位太太兴奋地抓着麦克风说:“老师,真神奇耶!我回去称赞我儿子像他爸爸一样很善良,结果你猜发生什么事?儿子竟然主动帮我晒衣服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分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就连下课时,美如也带着微笑跑来感谢我。
放下过去,与自己和解
前面两则案例中的刘芳与美如,她们的勇气令人赞赏,要放下过去的确不容易,但为了孩子,即使心中对前夫还有愤怒,她们还是愿意帮助孩子与父亲连接,愿意努力去看见前夫的好,并且学习去了解青春期孩子的需要。如此一来,不但让孩子的渴望有所归属,更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多年的冲突也在潜意识里开始得到和解,因为,当我们放下过去,同时也代表着放过自己。是以就算夫妻分开了,两人仍要让孩子知道:“所有大人间的事都是大人的事,与你们无关。你的爸爸永远是你的爸爸,如果你爱他、你像他,或者你想要找他,我都同意。”这时候,孩子内在的渴望就能达成而非分裂。
事实法则:请不要否定孩子父母的身份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细胞结合而来,因此每个孩子的潜意识都希望爸妈是结合的。然而,夫妻能够一同生活已是一件不容易之事,更何况期待每对夫妻都能白头偕老?因此夫妻离异时有所闻,重点是当夫妻分开时,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我们是否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呢?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么,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如同前面提到的,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为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同一国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求。因此,孩子不会去管所做的内容是什么,有时甚至是触法也不管,因为强烈的心理需求就像饥饿时只要能吃饱,去抢劫食物也可以。
因此,我们要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也就是他必须与父母双方都有所连接,这样才能满足心中的归属感需求。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例如,妈妈常说爸爸不好、不认同爸爸,孩子为了能和爸爸连接,会采取强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发生相同的事。但因为这不被妈妈允许,所以孩子表面上会听妈妈,然而私底下会像爸爸,甚至在潜意识里跟随着爸爸的命运而不自知。
当我们否定自己的先生/太太时,我们正在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
“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
“你爸爸爱赌博,你不可以像他一样爱赌博!”
“你爸爸爱乱搞女人,你以后千万不可以像他一样!”
“你妈妈死爱钱,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
“你妈妈爱唠叨,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唠叨!”
“你妈妈都不顾家,你以后千万不可以像她一样!
我保证,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会出现这些行为:懒惰、不负责、爱赌博、乱搞女人;或是死爱钱、爱唠叨、不顾家。为什么?因为他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但有关他爸爸/妈妈的信息却全是负面信息,他当然只能跟这些信息连接,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
当懒惰、不负责、爱赌博、乱搞女人、死爱钱、爱唠叨、不顾家等信息充满孩子的世界,孩子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有人说,我只放在心里没说出来呀!不要自欺欺人了,孩子的感觉无比敏锐,就算表面上没说,如果你心中有这些信息,一定会在无意识里显露出来,而你的孩子一定会感受到。当夫妻因为对方的行为而否定他/她身为父母的身份,孩子就会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当你越不尊重对方,孩子就会越像他/她。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既然与父母连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来满足孩子连接父母的需求。
“孩子你好棒,你和你爸爸一样真聪明!”
“孩子你好棒,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
“孩子你好捧,你和你爸爸一样人缘儿很好!”
“孩子你好棒,你和你爸爸一样很孝顺!”
“孩子你好棒,你跟你妈妈一样很善良!”
“孩子你好棒,你跟你妈妈一样很有爱心!”
“孩子你好棒,你跟你妈妈一样喜欢学习!”
“孩子你好棒,你跟你妈妈一样做事很认真!”
聪明、讲义气、人缘儿好、孝顺;善良、有爱心、喜欢学习、做事认真……
如果这些信息充满孩子的世界,孩子会朝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因此,光称赞孩子是不够的,我们要学习真心称赞孩子身上像对方的优点,不只是称赞孩子,重点是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透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
总结上述所说,孩子就像家庭的镜子,我们要怎么教育、引导和支持他们成长呢?首先,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并允许孩子和他/她连接:“如果你像你 爸爸,我会很高兴。”“如果你像你妈妈,我会很高兴。”当孩子连接的渴望被允许了,就不会那么强烈地在暗地里连接那些被否认的缺点。尤其是离婚的父母若能这样做,孩子必能有好的发展,他们会学到大人有时候会吵架,夫妻有可能会分开,但是他们却能承认彼此的位置,也承认对方的父母身份,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身教,也是莫大的祝福。
因此请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另一半的行为,否定他们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为事实不会因为隐瞒而改变,否认或隐瞒只会令孩子在无意识里被否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