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海灵格介绍文章精选
周鼎文老师新浪博客文章
   
疾病追随心灵
 

  由于系统中寻求平衡补偿的动力确实造成了疾病或死亡,我们可以说疾病是追随着心灵的。因此,在一般的医疗措施外,提供心灵层面的协助与照顾也有助于疗愈。可由医疗人员提供身心灵的全面照顾,或由他人支持医疗人员提供针对心灵部分的照顾。对于心理治疗师而言,当觉知到家庭系统层面对疾病的影响时,就必须小心翼翼地面对这些家庭系统动力。若认为自己可以与之抗衡,便是过于狂妄自大。所以,治疗师是要透过与这些力量和谐共处而非敌对来缓和来访者惨痛的命运。以下便是一例。

宁愿是我而不是你

  在一个团体催眠的治疗中,一位患有多重硬化症的女性看见自己跪在瘫痪的母亲床边,内心暗自决定:“亲爱的妈妈,宁愿是我而不是你,我愿意代替你受苦。”对于这份孩子的爱以及这位年轻女性对于自己命运的坦然接受,团体中的每个人都深为感动。然而,其中一位成员,对于这样一份孩子愿意牺牲自己的健康来代替母亲受苦和死亡的爱,无法忍受。她向治疗师恳求:“我真心的拜托你协助她脱离苦难。”

  怎会有人胆敢用这样的介入来侮辱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爱呢?的确,强迫孩子放弃自己天真的想法并不会减少孩子的痛苦,反而可能更增加她的痛苦,迫使她隐藏对妈妈的爱,却在私底下更下定决心,要借由自己的受苦,来拯救亲爱的妈妈。让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

  一位同样受多重硬化症所苦的年轻女性,进行了家庭系统排列。在排列中,母亲站在父亲的右边;他们最年长的孩子(来访者本身)则站在他们的对面;来访者的左边站着十四岁时便因心脏衰竭而过世的大弟弟;大弟弟的左边则站着小弟弟(家里最小的孩子)。

  治疗师依据代表们的反应,让那位大弟弟的代表离开房间,代表他已死亡的事实。当代表离开房间后,来访者的脸上立即散发出光彩;同时,来访者的母亲很明显地也感到较为自在。因为观察到父亲及小弟弟的代表也有想要离开的动作,治疗师也让他们离开了房间。当所有的男人都离开后(表示他们已经死亡),母亲站直了身体,并有放松的表情。这显示出,她才是那位受到系统动力影响而需要死去的人一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看到家庭里的男人们甘愿代替她死去,她深受感动并松了一口气。

  接着,治疗师叫所有的男人回到房间内,并让母亲离开房间。代表们立刻感受到从那股为母亲承担命运的系统动力中释放了出来,感觉好多了。

  为了要测试女儿所患的多重硬化症是否与母亲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应该死去的念头有所关联,治疗师将母亲的代表叫回房间内,让她站在丈夫的左边,并让女儿面对着她。

  他请女儿注视着母亲的眼睛,带着爱对母亲说:“我愿意为你这么做。”她说出这些话后,脸上显露出光彩。这里,每个人都了解到她患病的目的及其对系统所代表的意义。在这种状况下,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应该如何处理?又应该小心避免哪些行为?

不盲目的爱

  对此,治疗师能做的便是协助孩子将爱表现出来,然后相信爱的动力自然会找到答案。不论孩子承担了什么,他都是出于善意,自认为做了正确且光荣的事。若治疗师协助将这份爱外显出来,孩子便会了解到,盲目的爱终究无法达到其目的。

  孩子的爱,会让他们天真地希望自己可以治愈挚爱的亲人,保护他们,为他们赎罪或将他们从死神的手中夺回。这份爱,甚至会让他们希望能让已故的亲人起死回生。

  当这份盲目的爱与天真的想法被揭露之后,孩子便会了解到,所有的爱与牺牲终究无法征服命运,无法改变亲人的受苦与死亡。他们更会体认到,自己虽有无力感但仍应勇敢地面对命运,并接受命运如是的样子。

  当孩子这种盲目的爱,以及他们孩子气的愿望被看穿后,他们会感到受挫。因为这些天真的想法,在大人的世界里是行不通的。然而“爱”是永垂不朽的。当爱被显现出来后,便能去寻找真正有所帮助的途径。因此,原本造成病痛的爱,便能找到另一个出口,在命运许可的范围内,用体谅与尊敬的心情,向过去造成病痛的原因说再见。接着,医生及治疗师便可以替病人指出可行的方向作为参考,而建议的重点则在于,孩子天真的爱应该被看到并被认可,然后他们便能带着一颗更为自在宽广的心,将这份爱投注于其他更伟大的事物上。

 



欢迎关注海灵格学校最新课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