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海灵格介绍文章精选
周鼎文老师新浪博客文章
   
大型冲突二
 


良知

  还有另一个因素会让冲突越演越烈,它为恶行火上加油,表面上却被人人称颂,它是“好的良知”。“好的良知”和公平正义一样都能助长毁灭性行为,每当有人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因此认为自己有合理的权利可以任意糟蹋他人,这就是深受“好的良知”所影响。

  这是他本人的良知吗?其实不然,这是所属家庭或团体的良知,而人们依赖这个家庭或团体才能存活。当某个团体和其他敌手起冲突之时,团体为求生存而不惜摧毁对手,就会产生此种“团体的良知”。根据此良知,团体内部会立下专属的是非原则,而团体成员视这些是非原则为神圣的教条,不容置疑,一旦碰上思考和行为模式不同的人,良知就会庇护团体成员,攻击对手,甚至赞同他们摧毁敌人,因此有一种战争叫“圣战”。不论是在战场上开战,或是在团体内部斗争,只要视行为思想相异之人为破坏团队向心力的危险人物,而欲毁之,便称为圣战。许多真实战争和意识形态的交战,皆以神圣目的为口号,而将不择手段的态度合理化。因此,谴责侵略者,呼吁他们拿出良心尊重公平正义,基本上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他们并非心地险恶才作恶多端,而是“好的良知”驱策着他们的行为,他们的努力全是为了实现心中美好的理想。

  另外,那些想要规劝他人良心发现的人,其出发点也是来自于某种“好的良知”,因此一不小心也可能会掉入“好的良知”的影响里,而使用毁灭性的手段。所以说,想要化解大规模冲突却在公平正义或良心发现的层面上寻求解答,可说是白费力气。

 

新想法带来威胁

  任何挑战当前习俗、常规的事情,都会对现行良知造成威胁,这些现行良知包含了个人良知和团体良知,其实根本不需要这样分类,因为每种良知都属于团体良知。而这些新想法不只威胁了团队凝聚力,也挑战了当前的生存之道,如果有这么一个团体,愿意纳入新的可能性,为新事物腾出空间,那么有朝一日它就会面临必须自我解构再重新整顿的命运。

  所以说,许多政治意识形态每过一段时日就会崩解,因为它们无法跟上社会的变迁。而悲哀的是,许多意识形态崩毁之前,都会有某些内部人士先拼死发动改革,这些人发于善意,希望团队能永续发展,所以率先指出体系不切实际之处,但后来却被处死或驱逐。这种事件在历史上不断重演,这些人为了让团队继续生存,推动团队改革以追求更神圣、更高超的公平正义或社会形态,最后却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发展新理念的团体常会遭受迫害,除非势力已经发展足够强大,能够保护团体成员不受旧团体欲意铲除而伤,此团体才得以安全地发展。通常,太过于前卫的作为是非常危险的,异教徒和革新派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那段公开将异教徒钉上十字架,或是将他们绑在柱子上施行火刑的人,就是坏人吗?事实上,这些人跟随“好的良知”的带领,为了团队的生存,也同时为了自己的生存,才做出了歼灭他人的暴行。

 

内化了的拒绝

  如果有一个隶属于某个团体的成员,基于“好的良知”而拒绝他人时,他内心结构中的潜意识将会对他施加压力,逼他在内心里腾出一个空间让那位被拒绝的人进驻。有时候当此人心中突然有被拒绝的感受,而想要反击侵略别人,就表示那种被拒绝的感受已经进驻到他的心灵层面里了。不过他想攻击的人和冒犯者(也就是那位被拒绝的人)想攻击的人并不相同,他想攻击的是其他会令他想起那位冒犯者的人,而这些人可能根本和冒犯者一点关系也没有,可是这位拒绝他人的人根本搞不清楚状况,他不知道自己心中已经被误植了被拒绝的心态和特性,他变得非常具侵略性,想要反击那些实际上根本没有拒绝他的人。

  这种移动十分奇特,能将事物带回原本的平衡里。内在潜意识出面将良知骗倒,良知一失足就掉落自己设下的陷阱里,自取灭亡,换句话说那人心底深处拒绝了谁,自己就会变成谁。

  这形成另一种情感转移。我们在心中拒绝、否定了某些事情,并不会从内在自求解脱,而是从外在找一个人与之对抗。弗洛伊德曾以相当多的篇幅讨论过这种投射心态。

  孩子们也会产生另一种情感转移,即当父母其中一人厌恶另一人的某种行为时,孩子就会表现出那种行为。许多年少的右派激进分子,就常发生这种状况。一般来说他们的母亲拒绝自己的先生,甚至瞧不起他,因此这些年轻人都非常尊重自己的父亲。这种状况也发生在想要击倒右派激进份子的人身上,他们两方都具有相同的侵略性,也使用同样的手段,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深受自己的“好的良知”所影响。




     

欢迎关注海灵格学校最新课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