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中的孩子,但家庭与孩子之间却存在着我们看得见的冲突。孩子与父母关系中的种种困境,并不存在真正的是非对错。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对家庭关系的多样化思考,以及心理医生在解决问题时的不同切人点来找寻一条适合读者自己的、有利于孩子心身成长的方法。重视问题产生的情境、问题被维持的条件以及问题是怎样在改变家庭现实和家庭规则。在这一章里可能会更多涉及孩子或者家庭的问题,读这本书家长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书上说的内容不一定适合你与家人,如果你们也正像书中谈到的问题那样,也不等于你们真的处在麻烦中。心理学历来把症状或者问题看成家庭的救星,一个家庭允许问题存在本身就比那些把问题潜隐下来、害怕面对问题的家庭要有勇气。我们要有勇气说:“感谢家庭的问题(纠结、麻烦、痛苦),让我们都有了正确方向。”
家庭治疗理论主体是结构式的家庭治疗,结构派理论的大师叫米纽琴,他是一个生于阿根廷的犹太人,成年后在美国学习儿童精神病学和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并执业于纽约工读学校,专门辅导有行为问题的青少年。他观察了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濒于贫困、家庭关系僵硬的家庭,大多是黑人家庭,创造出一种通过对家庭内部规则、权力等级、亲子互动方式的重塑来帮助家庭获得改变的治疗方法——家庭结构治疗。他认为良好的家庭既有明确的权力等级又有充分的关系互补。
米纽琴认为家庭功能失衡是孩子出现适应障碍的原因。最常见家庭功能失衡的原因:
1.情感纠结:家庭对外界限僵硬封闭,内部却纠缠不清,父母子女彼此依存,离了谁都不行。我们经常看到十几岁的孩子还必须对父母言听计从,孩子的问题也全部得由父母来承担。
2.关系疏离:这样的家庭缺乏家庭的权力核心,各自为政,成员间关系僵硬分裂。由于无法自如地彼此表达爱与关心,无法预测对方的行为,也形不成有效的互动关系。家庭对外界限不清,任意让许多无关的人士卷入家庭事务,无法协调一致地来处理外部信息与压力。
3.三角关系:如母子父子联盟,父亲或母亲通过对孩子的情感联结来对抗另一方;跨代联盟,爷爷奶奶通过对孙子的控制来制约儿子儿媳。
4.迂回关系:父母表面看起来相敬如宾,实际存在沟通障碍,孩子会呈现问题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减轻夫妻间的压力,形成家庭内部的统一。
5.循环冲突:父亲抱怨太太不关心自己,太太抱怨孩子的麻烦太多,孩子抱怨父亲不喜欢他。结果是父亲惩罚孩子,导致父子关系更差;孩子为难母亲,让母亲的教养更难;母亲迁怒父亲,使夫妻关系更加恶劣。
上述的现象对家庭系统功能都有一种破坏性力量,家庭失规则,权利被修改,交流被阻断,成员间彼此诸多适应不良。在这部分我们会一点点地讨论如何观察和解决这些家庭中的问题。在阅读之前,还是要提醒你,米纽琴的理论并没有涵盖美国上层社会的家庭生活,在许多有文化的、经济富足和社会地位优越的家庭,家庭的冲突会因为需求的层次不同而明显不同。很多家庭治疗理论认为问题正是这些家庭追求的,比如洛克菲勒的子孙都必须寄养在贫困家庭中度过12岁,这会让心理医生很疯狂。同样还要提醒您,心理学的理论建立在100年前,家庭治疗理论有60年,这些理论本身,没有涵盖现代的生活、文化、社会的变革,不能照搬。同时,创建这些理论的人未曾生活在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这些理论是否有用真的不好说。所以,建议家长用有效态度去阅读,好用就信,不好用就忘掉。想想今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全满足;独生子女独享父母亲友的爱,依恋满足;物质丰富,吃穿不愁,物欲被过度满足;所以我们孩子是在一种类似自恋状态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夸大的自我感会在与父母的互动中被稳定和形成,一种以健康自恋的状态而逐渐成熟的人,既坚持自己又欣赏别人。20世纪50~80年代出生的人,生活的环境让我们对批评和表演敏感,因为我们需要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我们的孩子可能不再需要任何认同,对批评表扬也不在意,因为他们的内心从小就完美且饱满,以充满好奇心和未知心态陪孩子长大,并分享他生活和生命的快乐与烦恼,是当今父母最要做的事!
另外要提醒读者在本章中会出现一些心理学词汇,别担心,它的后面会有一个讨论和个案供家长们理解,在此先对读者说抱歉!
推荐陈赞洪老师主持的青少年《王者之约》学习动力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