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课程    北京个案工作坊
 
  点击进入网上报名登记
 

 

亲密按摩(暨抚触疗法)对幼儿气质发展的影响


发表于「21世纪文化与华人心理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理工大学


研究动机及目的

 

    由杨明磊教授所发展出的一套亲密按摩的方式中,我们在体验后感受到此方法可立即有效舒缓身体上的轻微疼痛,例如:肩颈酸痛、腿部肌肉酸痛等,此套按摩法采用较温和的方式进行,以身体不感到疼痛的按摩来达到效果。另外我们也发现在国内的研究中大多谈到的是对病痛的效用,多偏向护理领域,却较少注意到心理舒服的部份。而过去也发现,使用此套亲密按摩的夫妻、亲子、手足、情侣等,皆反应亲密按摩有效促进彼此的感情。亲密按摩近十年来已在台湾多处医疗院所及社福机构长期推广,在稳定患者情绪及促进患者与照护者关系上有良好成效(杨明磊,20022004;赖秋萍,2005),亦应极适合应用于幼儿园学童身上,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幼儿园学童(年龄三至六岁)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了解此套方法是否确实有效以及深入探讨其对幼儿园学童(年龄三至六岁)更深一层的意义。

 

    本研究目的主要为了解亲密按摩对幼儿(年龄3-6)入睡时间及气质发展的影响,由入睡时间及气质发展两方面的变化来验证幼儿园学童(年龄3-6)在施予亲密按摩前后在入睡时间及气质发展上有无显著改变。

  亲密按摩(暨抚触疗法)  
     
    本研究预期在为幼儿园学童施行亲密按摩后,在学龄前儿童气质发展及入睡时间上皆有显著的进步。且能从与幼教人员及家长们的对谈中更深入地了解到亲密按摩能让幼童增加其心理舒服程度,并透过亲密按摩促进师生及亲子关系,可以提升幼童的合作意愿,最后,发现此按摩方式可因为幼童的合作意愿提升,而减轻幼教人员照顾及教育之辛苦与压力,期望能为儿童、家长与相关之幼教机构提供有效的照顾及教育方式。


第一节名词释义


一、何谓亲密按摩

 

    本研究使用的「亲密按摩」是由杨明磊教授整合西方心理咨商之身心工作方法,与中国传统医疗之推拿与接骨手法所创立之一系列涵盖人体从头顶、躯干、四肢至足底,从坐姿、躺姿到卧姿之按摩手法,以增进照顾者与被照顾者双方心理亲密感与舒服感为目的(杨明磊,2002)。本研究采用躺姿及卧姿之脸部、背部及四肢按摩。

 

二、何谓幼儿气质发展

    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幼儿时期(0-6岁)。气质是指个人天生的行为反应模式,具有遗传的特质。马丁(Martin)于1988年归纳出:气质是一种特征变化的个别差异概念、是指行为的表达形式,为行为的如何性、是种反应和自我调整的过程,主要来自于遗传或是先天体质,虽然环境会明显的改变特质,但是气质仍具有暂时的稳定性和超情境。(潘秀雯,2003

 

    王佩玲亦分出九种孩子的先天特质,分述如下:
1.活动量(activity level):指孩子在一天的时间中,动作的快慢与活动量的多寡。

2.规律性(rhythmicity):指孩子反复性的生理机能,如什么时间肚子饿、什么时候睡觉等。

3.趋近性(approach/withdraw):
指孩子对于第一次所接触的人、事、物或地方,所采取接受或拒绝的态度。

4.适应性(adaptability):指孩子适应新的人、事、物的时间长短。

5.情绪本质(quality of mood):指孩子在一天中,行为表现愉快或不愉快,友善或不友善程度的比例。

6.注意力分散度/容易转移注意力(distractibility):指孩子是否容易被外界刺激。

7.坚持度(persistence):指孩子正在做或想做某件事时,若遭到困难,仍继续维持原活动或就此放弃活动的倾向。

8.反应域(threshold):是指引起孩子反应所需要的刺激量。

9.反应强度(intensity ofreaction):是指孩子对内在和外在刺激所产生反应的激烈程度。

    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受到遗传及环境的影响,在身体及心理产生不断变化的历程;在此连续变化的过程中,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在本研究中的幼儿发展主要是探讨二至六岁气质方面的发展。(王佩玲,1995


第二节按摩之相关实征性研究


    按摩始于接触(touch),而触摸行为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类型及意义。触摸行为分为(1)功能性-专门性触摸(functional professional touch);(2)友谊-温暖触摸(friendship-warmthtouch);(3)爱情-亲密触摸(love-intimacy touch);(4)社交-礼貌性触摸(social-polite touch)。不同的触摸行为象征不同的关系,若是能在适合的关系上,有合适的触摸行为,将会为双方的关系加分。


各种不同的实验显示:

 

    按摩让我们对自己、对周遭环境,更觉适意。其次,对小孩的语言发展、智商发展,也有正向效果。可使接触者与被触者,在生理上有明显的良性变化。(黄汉耀,2005

    放松疗法及按摩在护理上的使用,近年来已经愈来愈普遍,它是一种非正统性的治疗方式,是不具侵入性,且是一种包括身、心、灵、社会的全人照护。而本研究所使用的亲密按摩是以舒服安适为目的,不强调治病疗效,而是藉由温柔地善待身体,带给身体最美好与最享受的经验(杨明磊,2002)。无论在身体上、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有令人舒适的感觉,而此温和的按摩过程,对三至六岁之幼童也较容易接受。在一份国外的研究发现,胎儿大约在怀孕二个月即对触摸有感应,至怀孕十四周时,大部分身体表面皆对触摸有反应(Gottfried, A.W.1990);另外,也有一篇探讨按摩对早产儿的体重生长及神经功能发展影响之研究中,针对实验组早产儿施行每天三次,每次15分钟的按摩,包括触觉刺激与运动刺激,持续十天,每天监测体重变化,且于实验前后评估神经功能状况;研究发现按摩确能增加早产儿体重生长及促进神经功能发展(简加珍,2000)。在发展的过程中,婴儿从出生开始,父母便藉由触摸行为,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和关怀,而孩子也是经由触摸,开始认识外在的世界。因此触摸可能是我们最基本、最古老的沟通方式之一。由前述研究结果可明显看出简单、温和的按摩就能对身体功能产生改变,特别在婴儿或老年人身上较容易看出其变化。而在一篇为测试背部按摩与放松训练对头颈部及食道癌病患在改善化学治疗病患疲惫问题的效果的研究中,研究者予连续三天,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的背部按摩,前后测量生理反应及视觉模拟量表(疲惫、症状困扰、焦虑及忧郁),研究结果为背部按摩及放松训练可降低化学治疗期间病患之疲惫程度,使病患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总结来说,从以上所呈现之前人研究结果,我们看到许多按摩确实对人体有正面的影响,而本研究与过去按摩不同的地方在于亲密按摩强调应该发展出一种不辛苦的按摩方法,让照顾的人不辛苦,被照顾的人却依然感到舒服快乐(杨明磊,2002,页3-7);另外我们发现一般的按摩,目的主要是让身体好,而亲密按摩更在乎的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之亲密按摩系近年于国内推行之亲密按摩(杨明磊,2002),其特色为操作简单且学习容易,有学者曾以66位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测量生心理指针获得良好效果(杨明磊,2004);另外,亲密按摩近十年来已在台湾多处医疗院所及社福机构长期推广,在稳定患者情绪及促进患者与照护者关系上有良好成效(杨明磊,20022004;赖秋萍,2005),亦应适合应用于幼儿园学童身上。我们认为按摩带来的舒适感及促进与按摩者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想从对幼儿园学童作亲密按摩来验证亲密按摩对幼儿园学童促进健康之成效。其次,更期望亲密按摩可以带给幼教人员更方便的照顾方式、促进师生关系等,使幼儿园学童与幼教人员皆受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实地实验法。首先以立意取样,选择北区及合法立案的幼儿园,并挑选无特殊状况之幼儿园学童为对象,共挑选24人,进行前后测检验以评估按摩之心理影响。

    本研究所使用之「幼儿气质量表」为台北市立师范学院根据美国乔治亚大学马丁所编制的幼儿气质量表(Tempera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简称TABC)加以修订。本研究适用此量表的原因主要为此量表具有信、效度,其信效度及常模分述如下:(1)信度:原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70~.90,同一位老师评量之再测信度为.70~.83。(2)效度:具建构效度(3)常模:建立台北市三至七岁常模。

 

    在研究步骤上,首先挑选亲密按摩之操作者加以训练,受训者以具有专业幼教背景之幼教人员为主。接着挑选受试者,以前述幼教人员实务上方便接近之幼儿园学童进行前后测测验,并观察及比较施予亲密按摩前后之改变。实验开始前,先请家长观察孩子在家中的状况并填写「幼儿气质量表(家长题本)」作为前测,并于实验一星期后填写后测问卷;另外教师也须于学校观察孩子表现状况,于实验施测前后各填写一次「幼儿气质量表(教师题本)」。实验期间,幼儿园学童于园中正常作息之中午用餐饭后进行第一阶段纪录,随后进行按摩操作15-20分钟(时间可弹性调整),并记录幼童入睡时间(即躺下时间到睡着时间)及行为观察纪录,每日一次,共进行一个星期;实验结束后随即请园方老师及家长于施测期间每日观察儿童情绪、行为、作息等状况以了解儿童的气质发展,并填写「幼儿气质量表」(王佩玲,1995)。此一程序约需进行二周,最后进行实验前与实验后各方面结果之比较。为求实验伦理之周延,实验前先征得家长及老师之同意,并得于实验期间拍照存档。


研究结果

    本研究使用SPSS中的Pair-sampleT-Test统计受试者的前、后测入睡时间的差异,并探讨特殊的案例及纳入可能影响研究结果之因素;另外于幼儿气质方面,本研究使用「幼儿气质量表」原作者的计分方式,实验前、后测分别为家长及教师两部分,采用SPSS中之GLM Univariate比较实验前、后测之变化。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解释及建议。依研究结果与讨论形成以下之结论:

一、幼儿施行亲密按摩后,入睡时间减少。

    幼儿受试者经亲密按摩后,未施予亲密按摩时幼儿之入睡时间平均数为60.8287(分钟),施予亲密按摩后之入睡时间平均数为38.8146(分钟),因此幼儿施予亲密按摩后,由躺下到睡着的时间共减少22.0141,达显著差异(p=0.002**<0.05)。因此幼儿入睡时间会因为亲密按摩之操作而有所改变,即受试者于亲密按摩前后入睡时间显著减少。在此也发现,幼儿在施予按摩后,原本午休不睡觉的孩子也能在短时间睡着,而大部分的孩子在第一、二次按摩时,显得肌肉及眼神动作较紧绷及紧张,但之后幼儿也皆在短时间放松入睡,因此亲密按摩极适用于有睡眠困扰者或处于紧张情绪者。
    

    由教师得知,孩子在施予亲密按摩后,发现大部分的幼儿较容易入睡,但是也较过去早起,以此推论,此按摩方法亦极适用于面临考试的考生。



二、家长于亲密按摩前后测幼儿气质量表之适应性接近显著。


    受试者经亲密按摩后,前后测适应性平均数由6.3646降低为4.7187p=.060>0.05),虽未达显著差异,但与其他项度结果比较起来,此差异较接近显著,表示亲密按摩在操作后,家长观察到幼儿在家里表现的适应性较过去低。

    在此值得讨论的是,我们常常会有类似的状况如:爸妈送孩子到幼儿园去,孩子一直哭,不愿待在幼儿园里面,过了三个星期,才适应幼儿园的作息。由此可知,适应新环境是孩子最基本且重要的社会化过程,而父母亲往往也最担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中无法适应。本研究发现于实验施测后父母观察到孩子的适应性降低,原因未明。研究者猜测或许在学校幼儿能得到舒服的照顾,感觉较好,而回到家后,父母无法提供与学校相同的照顾方式,因此造成父母在观察上与研究者的预期产生落差,而此为研究者自身之猜测与推论,仍然期待未来做进一步更深度的访谈及探索,或将此按摩方式由父母施测进而与本研究比较结果之差异。

三、教师于亲密按摩前后测幼儿气质量表之坚持度达显著。


    受试者经亲密按摩后,前后测坚持度平均数由3.6458增加为3.9792p=.034**<0.05)达显著差异,表示亲密按摩在操作后,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校表现的坚持度较高。故支持本研究假设:接受亲密按摩后,幼儿的坚持度显著较高。在此提出,孩子在校表现通常以学业表现为主,而在本研究使用的量表项度中,与学业最有关系的项度为「坚持度」与「易转移注意力」,其中以「坚持度」达显著标准,亦即施予亲密按摩后,增加孩子在学校学习或做事的坚持度,由此,我们更可发现此按摩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有显著性的影响。

    (2014年4月24-27日杨明磊博士应邀在北京举办身心微语言与抚触疗法工作坊,非常适合广大家长、老师及心理咨询师参加,相信这个工作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亲子教养水平、亲子关系以及伴侣关系、两性关系、人际互动能力及我们的个人身心健康。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细内容。)
杨明磊博士身心微语言(个案)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