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赞洪语录摘选|陈赞洪老师经典语录|关于孩子教育|关于夫妻、伴侣、两性关系|关于家族系统|
   
     
 
首页 最新课程 陈赞洪介绍
   


陈赞洪老师语录摘选

 



1、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无效的方法,因为每个生命来到世上都是带着使命的,做家长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他的天赋才能,协助孩子完成人生的旅程!


2、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通常家长之间的出现冲突时,孩子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并且孩子会试图卷入爸爸妈妈之间的事,当孩子发现自己无法改变父母之间的敌对状态时,有时他就进行自我伤害或者通过生病、发生意外等方式来引发父母的关注,“暗中”想帮助父母重新“走到一起”;有的孩子则会盲目地认为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跟自己也有关系,自己也有责任,于是变得充满愧疚感和无力感,觉得自己不够好。


3、父母有可能关系不好或离异,孩子在内心中可以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两个人不用和好,这是你们自己的决定,我尊重你们的决定,我爱你,我也爱妈妈(爸爸),现在我要从你和妈妈(爸爸)之间的事走出来了。”父母双方都有责任让孩子意识到,即使彼此分开,对方也都是孩子最好的爸爸(或妈妈),而不可以试图拉拢孩子站在自己的一边,与另一边形成敌对,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孩子的内在变得分裂。离异后如果我们试图去屏蔽对方的所有消息,孩子就会在潜意识里产生“寻找”对方的动力,从而会去认同对方,甚至包括对方的缺点。


4、爸妈关系不好,孩子的学习最容易出问题,当孩子既要关注爸爸又要关注妈妈,注意力就容易出现分散。孩子的身体(症状)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所以,即使父母关系不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否定对方。并且在很早的时候就要跟孩子划清界限,父母之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孩子都只是孩子不可以介入到大人的世界里。那如果让孩子无意间看到了父母的冲突,在事后务必平静下来,找孩子一起来“谈谈心”,让孩子意识到爸妈之间的冲突只是一种误会。



5、性情急躁的父母,偏偏有了一个慢腾腾的孩子。有些妈妈由于自己的操控欲过强,在孩子还未有机会做出自己决定的时候就常常被打断,甚至当孩子想表达一个想法时,还没有起头,就被妈妈堵回去了,这样造成了孩子内在应对模式的冲突,久而久而之,孩子的反应力就会出现问题,当父母有要求时,孩子就不太确定自己的想法或选择是否正确。于是变得犹犹豫豫或慢腾腾的,家长越急,孩子越变得慢条斯理,同时还压抑了对父母强烈的愤怒,当给孩子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时,进行到深处时孩子一定会在心理医生面前表达出对父母经常呵斥自己的愤怒。


6、夫妻如果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彼此的关系就容易出现问题,这时候孩子也容易出现问题,孩子看不到爸妈是夫妻的感觉。所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有独处的快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会觉得自己是处在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中。

6、大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不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尊重,而认为只要自己的目的是好的,就可以不必讲究方式。但是,孩子和大人一样,不管父母借用的名义是什么,只要遭到了父母粗暴的对待,他第一时间产生的一样是愤怒。比如父母没有尊重到孩子是否愿意上补习班,就替孩子做主,给孩子安排了各种补习班,也许孩子一时没有什么表态,屈服于父母的威权,可是这种压抑的愤怒迟早有一天,尤其在他青春期有力量时就会迸发出来。有可能换来的一个结果是:孩子突然不上学了,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对网络变得感兴趣了。


7、夫妻双方如果已经离婚,那么要让孩子清楚,父亲仍然是孩子唯一的父亲,母亲也仍然是孩子唯一的母亲,父母之间的事不可以让孩子介入,如果为了让孩子偏向自己而去对抗或排斥另一方,那会增加孩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多数情况下,孩子会慢慢发展出焦虑、压抑与分裂,因为在孩子心灵深处,对父母中任何一方都是忠诚的。同时不管孩子判定给哪一方,父母双方对孩子心灵成长的责任都是一样的,这种责任与物质责任无关,而是一种心灵沟通的责任,给予孩子关爱的责任。父亲作为父亲的圣神的责任及母亲作为母亲的神圣的责任。一方不能阻挡孩子走向另一方的怀抱,尤其是妈妈,不能因为挑剔前夫而担心前夫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而是应该相信对方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关爱孩子。


8、肯定是孩子成长中的必要环节,尤其是父母的肯定,孩子缺乏父母的肯定就无法建立自信心,伴随而来的是自卑和自闭,肯定不是口头的表扬,而是父母发自内心的,对孩子正确或出色行为的一份确认。很多家长基于期望孩子表现得更好而进行盲目机械地 “赏识”,这样做是危险的,这会让大脑感觉到信息的不一致,而产生焦虑或矛盾,使得孩子无法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行为表现。还有的家长给孩子定下了过高的标准,于是孩子要想得到家长的一次肯定那简直太难了,这样造成孩子自己不明白本身的能力水平、也不懂得需要尊重和照顾自己,做不到家长定出的标准便认定是自己不好,自己不争气。


9、有一个家庭现象很可怕,就是孩子表现出压抑自闭与情绪暴躁交互出现的例子越来越多,而且孩子跟家长之间经常产生强烈的冲突。这样的孩子大部分是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睡眠吃饭不规律造成的。所以家长朋友们在孩子与电脑的关系上,一定要有明确的立场和边界。孩子久坐久视伤肾伤肝不说,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孩子们若不小心看了那些不雅图片之后,产生的青春期生理反应,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伤害。气血亏空之后,肾气就固摄不住肝怒,这也是孩子经常暴躁的原因所在。此时,家长要注意孩子身体的调养及生活习惯的调整,不要陷入与孩子纠缠不断的言语冲突中。


10、在一个家庭中,孩子们外在的表现是跟随比较具有主动地位的父母一方,但内心却跟随着另一方。若父母中的一方对孩子说:不要变得好像你的父亲/母亲一样!孩子反而变得像那个被否定的一方。在中国社会,强势女性常常发出这样的声音,导致孩子身心方面变得脆弱而没有力量。如果青春期的男孩过度受母亲这种言语模式的影响,则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会缺少一份阳刚,并为他日后建立持久稳定的伴侣或婚姻关系埋下隐患。因为他与男人力量的连接被削弱了。


11、在一个家庭中当一个孩子抱怨父母给他的不足够、不够好、错误的、故此觉得父母欠他很多,那么这种孩子将来就无法和父母分开,使自己成长,使自己独立,成人后他们在为人处事上,也会表现得像一个未得到满足的孩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对父母所给予的一切表示感恩,也即全然接受。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以独立的身份去创造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或者从其他地方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12、孩子没有资格介入父母之间的事情,孩子只能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当孩子出于对父母的爱尔卷入父母之间的事情,不仅不会对事情有根本的解决,往往会导致事件的恶化,同时孩子心灵中会产生巨大的无力感和伤害感,也有一些孩子因此自觉不自觉地伤害自己,表现出的形式往往会产生疾病。孩子批评父母、拒绝接受父母等的心态与行为,无论现实生活里的事实怎样,都会使孩子感到不完整和空虚、被动、无力和沮丧。


13、在现代的家庭生活中,亲子之间的关系往往被置于夫妻关系之上,这是个非常致命的失序。有时甚至家庭亲戚关系会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比如夫妻中的一方对自己原生家庭的兄弟姐妹照顾有佳而忽视对配偶的照顾等等。尤其在金钱社会,在处理与钱的关系上这种失序就会带来纠结和家庭矛盾。比如有实力的丈夫会觉得兄弟姐妹和我一起长大,他们的事就是我的事,于是在未征求妻子同意或未尊重妻子感受的前提下,将金钱借送与兄弟姐妹,从而引发家庭矛盾。这是人们忽略家庭序位的表现,所以正确的序位应当是夫妻关系优先,其次才到亲子关系,然后才是家庭亲戚关系。


14、夫妻的关系不应该被对儿女的责任而抹杀,很多本来很好的婚姻关系,却因由孩子而发生了变故,父母往往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没有针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做些什么。其实对儿女的爱是需要夫妻之间的爱的滋养,而儿女亦是夫妻爱的产物,怎能忽视?保持夫妻之间的爱在良好的水平上,对儿女的责任会做得更好,见到父母之间充满恩爱,孩子会更感到安全与快乐,也会静心去学习。很多孩子突然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了,也往往跟把注意力放到父母之间冲突上有关。


15、孩子由于父母的溺爱,会变得缺乏独立能力、缺乏相互信赖的能力,在学校或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里就会紧张,无法培养良好的相互合作精神,可能会变得非常自私、自我、嫉妒、不合作。这也将影响到他们日后伴侣婚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受妈妈溺爱的男孩,通常会对妈妈的照顾念念不忘,于是在婚姻中他们会去寻找类似的感觉,把自己当作长不大的孩子以取得一份被照顾和关爱的感觉,这样对婚姻关系是有破坏性的,毕竟婚姻关系是成熟男人与成熟女人的缔结。有很多孩子都已经到而立之年了,父母还在拼着老命为孩子包办一切,花钱帮孩子娶妻,拿出一辈子的积蓄帮孩子买房、买车等等。长远来说,这样做只会削弱孩子而并不会使孩子受益。


16、当男孩成长到12岁的时候他会有意识地回归到父亲的影响,同样女孩到12岁左右时也会有意识地回归到母亲的影响。在当今绝大多数的家庭,由于母亲对孩子教育及影响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很多男孩得不到父亲男性力量的影响,性格变得特别阴柔,不够阳刚。男孩子只有接受父亲的影响,才更能成为男人,女孩子也同样如此,在这个年龄段只有接受更多母亲的影响,才更能成为女人。孩子接受父母的力量,不仅要透过父母以身作则的榜样,更重要的是要透过父母对彼此的欣赏而更加有效。如果是单亲家庭,孩子在这个阶段时,也要注意有同性的力量介入对他们产生影响。


17、自我价值不足的孩子,不是刻意炫耀自己的力量,就是努力地企图减少别人的力量。他们的行为模式大致上有三类:1、故意做一些事使人以为他力量很大,或者找一些以为代表力量的东西企图使自己的力量分数增加。2、喜欢不劳而获或以小换大地增加自己的力量;3、做些伤害破坏诋毁别人的行为,以为可以把别人拉低下来,跟自己一样高低。 第三类孩子通常喜欢开一些使同学狼狈出丑的玩笑、喜欢作弄同学,或肆意批评否定别人、不接受别人做得比自己好。当家长朋友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和孩子形成对立,对孩子的行为大加指责,而是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其实这类孩子的产生也往往是由于家长平常对孩子过分的要求和挑剔、批评有关。


18、很多家长都习惯以操控、命令、威胁、抱怨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这会使孩子内心变得非常无力。到了青春期孩子觉得自己力量了,当然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叛逆。这时往往是亲子双方都启动了彼此的防御机制,形成你防我攻,我攻你防,相互对抗的僵局。此时家长哪怕半句话没出口,孩子就有可能马上火冒三丈,这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因为他只要听到父母的语音语调就基本上能判断出父母又来 “讨伐”了。这时家长应该把说话的声音变小些,把说话的节奏变缓些,给孩子一种安全的感觉再进行沟通。此时的孩子将自己视为一个小大人,家长也应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孩子。尊严对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但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立场,守住自己作为爸爸或妈妈的立场,不能因为孩子的脾气而随便妥协于孩子的要求。


19、当我看到一些缺乏稳定感和安全感的孩子时,我往往会问父母一个问题,孩子小时候你们在不在身边?这些父母往往会很惭愧地回答,由于工作忙,小时候孩子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如果不是后期努力补救,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一辈子都缺乏一种稳定感和安全感,同时一份很深的遗弃感会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孩子在日后的婚姻生活中也往往会以主动放弃的方式来避免那种被遗弃后的痛苦感觉再次产生,而这些影响都是潜意识层面不自觉运作的。所以父母能自己带孩子的就尽量尽父母之责陪伴孩子成长,不要后期再来 “补课”,有些课是错过了就没法补上了。当然如果已经发生,那就在后期好好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一份稳定而踏实的感觉,多与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多拥抱和抚摸孩子,建立起一份身心的连接。


20、离婚后父母双方谁该得到孩子的监护权:1、孩子应该和那个会对另一方给与好评价的一方生活下去比较好。这样虽然不与另一方生活在一起,但也能够从这种积极的评价中汲取到力量。如果孩子跟随的一方总是埋怨、批评、排斥另一方,那么孩子的内心深处会有一份不完整的感觉。2、凡是主动抛弃这段婚姻关系的人不应该获得孩子的监护权。离婚的父母之间会有一个想法,认为拥有监护权的人是把孩子从另一方带走。其实,这并不可能,不论孩子与哪一方生活在一起,两个人都是孩子的父母,即使他们已经不是夫妻了。

21、有些家长会将与孩子不相关的痛苦或不如意的事情倾诉给孩子听,这样做是相当不好的,这种系统感觉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是挥之不去的,例如妈妈对爸爸或奶奶有所不满,她把这种不满倾诉给孩子听,于是孩子就会盲目地承接过妈妈的这种不满情绪,无形中也会对爸爸或奶奶产生不满,这种替代和承接是盲目地,而且终究会给孩子带来矛盾和挫败感。所以作为妈妈,有情绪或有情感需要倾诉时应该找自己的父母或配偶来进行倾诉,而不应该让孩子盲目地承接这种系统的感觉。而且倾诉后家长的权威性会不断地下降,孩子也会错觉地认为父母需要我的保护。这样当孩子与父母产生冲突或矛盾时,孩子会占据上风,而使家长将变得非常无力和软弱。

22、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孩子对父母的原始的爱,孩子内心渴望模仿父母、渴望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所以当他看到父母关系非常好时,他会感到自由和安全。对父母来说,彼此珍惜和尊重,这使孩子懂得珍惜和尊重他人,当父母同时也能够珍惜和尊重自己时,孩子也学会了珍惜和尊重自己,只有这样孩子内心才会感到自由自在。





欢迎关注陈赞洪老师北京最新一期《王者之约》学习动力夏令营>>>>>>

     
 
修思达二维码